-
安全产品
-
-
-
美国再工业化的真正杀手锏 | 五年布局完杀工业4.0
发布时间:
2016-02-26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38
五年之期,科研可以孵化出第一生产力;十年之约,科研可以保障生产力的第一位置。美国人正在落地如风的棋子,正是触动我们神经的最好示范。
克强总理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确定科技创新和科研转化的核心推动力。笔者认为,这才是撬动中国智能制造的真正力量。巧的是,大洋彼岸也传来了美国再工业战略的最新报告的清脆之声。它,落在了国会的中心讲台。
2016年2月19日国会NNMI报告
近一年来,工业4.0的声音过于喧哗,导致大家纷纷涌到工厂,就地解读工业4.0,以至于忽略太多更基础的事情。
这种近距离的工业4.0实践和期望,未免会产生一种过于短视的历史观,无法考量未来战略的根基。
更何况,智能制造的问题绝不可能是一个工厂级的视角。
智能制造真正的关注者都会清楚,工业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公司量级的策略,根本不是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制造业升级的真正举国战略是: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National Network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具有最为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过度喜爱和关注这个创新中心,笔者将其命名为NNMI尼米战略。
作为先进制造的计划的一部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志在打通产学研鸿沟,构建从研究到制造的宏观引领架构和基础技术转化。
美国NNMI尼米战略思路是,不去强调当下的技术应用,而是致力于推进未来五年、十年的科研能力转化。
因此美国先进制造再工业化法案和一系列行动而言,都在推动基础科研能力的转化。换言之,美国制造业创新的真正核心不在于工业互联网——这最多不过是美国的先进制造的分支而已。
我们对于工业4.0的热情,似乎让整个业界过于舍本逐末,全国上下都在寻找智能工厂的示范和典型,而根本不考虑基础工作问题。
而对于新工业革命的看法,美国的看法显然更加长远;而其落子则立意辽远,直观实用,解决问题要彻底得多。截至到2015年12月份,美国已经验收了10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离目标还剩下5个。
这些创新中心,大都由美国国防部直接负责(国防部与美国制造业的渊源太深,影响太大,有机会我们再单独聊聊这个军民融合的话题),另外3个归美国能源部管辖。这些中心陆续开幕的时候,出席的都是大人物,要么是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要么是国防部长卡特、能源部长,而且不厌其烦地四处宣讲。
NNMI的牵头机构
什么叫国家战略?
仅仅在2014财年预算中,美国商务部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就一次性获得10亿美元的拨款,用于以后9年对15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的经费支持。配套资金体制悉数跟上,这个叫做“国家战略”;
什么是国家态度?
总统亲自、反复过问产学研项目并为之背书,这个叫做“国家态度”。
增材制造是最早入选的制造业创新中心Nat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 ,现在已经更名为America Makes。这个名字有双重的含义,一方面美国意图在3D增材制造这个领域,处于完胜的领先姿态;另外一个含义,则意味深长的多,以前美国人从来不关心“日本制造”还是“中国制造”,而现在美国正在寻求“美国制造”,以期待本土制造彻底成为美国GDP的强劲引擎。
DMDII数字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从某种角度而言,则更像是工业4.0的兄弟版本。这个创新中心位于芝加哥的伊利诺伊斯大学承担,负责解决制造业圈生命周期的数字制造问题。美国国防部DoD对其深注信心,期待该创新中心的成果,可以改变未来军工制造与装备制造的面貌。它主要研究三方面的课题,包括先进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和智能机器。这些都是美国国防部最爱的菜。
美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三大关注点
轻量制造和现代金属制造创新中心(LM3I),也简称为LIFT,就是“面向未来轻型制造”。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基本思路,招式间着眼转化,剑并剑指向未来,不纠缠于当下的一城一池的得失(城池之战,由GE的工业互联网战略,已经拉开阵地战的局面),而是处处想着未来的先机。
为什么工业4.0大热,而美国NNMI战略却波澜不兴地独自逍遥、安静发力?
美国这种立足科研转化的国家战略,属于多点开花模式,完全没有戏剧性效果,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就是一场马拉松,无法找到持续、集中的兴奋点;
而德国工业4.0则是一场宏大、带有强烈冲突的舞台,便于集中激情,便于集中运动为之疯狂。
然而,这却是战略视野,是为未来谋局。唐末黄巢起义时,就看不上前辈王仙芝的志向,曾因后者接受朝廷小小的封职而对其拳脚相向。黄巢不为当下利益所动,“慢等暗战绝杀”为上字诀,五年后终于花表长安。
NNMI的十大中心的分布
事实上,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也是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反馈与建议的总成。它表达了国防部、能源部等政府部门,和波音、洛马、GE等工业领袖和硅谷界、院所对该计划未来如何发展的共识。
五年之期,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十年之约,科研可以保障美国生产力的第一位置。这就是美国的制造业创新战略:未来落子,遍地生风。此刻贴身观望,正是吹起我们思绪的清醒时分。
上一条:
相关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