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产品
-
-
-
小梳理| 简叙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发布时间:
2017-09-28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13
工业控制系统概述
工业控制系统,主要是由实时数据监测与采集过程控制组件和自动化控制组件组成,其组件包括通信接口技术、智能电子设备、远程终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监控与采集系统等。目前,工业控制系统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生产企业、公用事业、水利、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和工业等,其被控对象涉及范围较广,如家用电器、家庭生活设施、仪器仪表、实验装置、交通工具、机械装置和生产过程等。该系统作为国家信息系统和关键基础实施的重要内容,能够自动化调节、控制、指挥和监测工作过程,保证工业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就现阶段而言,嵌入式芯片或计算机是工业控制系统自动化的核心部件,其经过了专用机、通用机和Internet终端等阶段,基本由受控工业过程、远程终端和主控站这三部分组成。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
工业控制系统在最初发展的几十年里是完全独立的,与企业管理系统是隔离的。但是随着各行业企业对实现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需求的增加,工业控制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网络化集成,管理信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之间实现了数据交换,导致工业控制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而要与管理系统甚至互联网进行互通、互联。
另外,工业控制系统的结构也在向工业以太网结构发展,开放性越来越强。基于TCP/IP协议以太网通讯技术在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使用了使用了通用PC服务器、PC终端、通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这样很容易遭到来自企业管理网或互联网的病毒、木马以及黑客的攻击。
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列举典型案例了。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应对策略
一、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
(一)在工业主机上采用经过离线环境中充分验证测试的防病毒软件或应用程序白名单软件,只允许经过工业企业自身授权和安全评估的软件运行。
(二)建立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管理机制,对工业控制系统及临时接入的设备采取病毒查杀等安全预防措施。
二、配置和补丁管理
(一)做好工业控制网络、工业主机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安全配置,建立工业控制系统配置清单,定期进行配置审计。
(二)对重大配置变更制定变更计划并进行影响分析,配置变更实施前进行严格安全测试。
(三)密切关注重大工控安全漏洞及其补丁发布,及时采取补丁升级措施。在补丁安装前,需对补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
三、 边界安全防护
(一)分离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
(二)通过工业控制网络边界防护设备对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网或互联网之间的边界进行安全防护,禁止没有防护的工业控制网络与互联网连接。
(三)通过工业防火墙、网闸等防护设备对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区域之间进行逻辑隔离安全防护。
四、物理和环境安全防护
(一)对重要工程师站、数据库、服务器等核心工业控制软硬件所在区域采取访问控制、视频监控、专人值守等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二)拆除或封闭工业主机上不必要的USB、光驱、无线等接口。若确需使用,通过主机外设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实施严格访问控制。
五、身份认证
(一)在工业主机登录、应用服务资源访问、工业云平台访问等过程中使用身份认证管理。对于关键设备、系统和平台的访问采用多因素认证。
(二)合理分类设置账户权限,以最小特权原则分配账户权限。
(三)强化工业控制设备、SCADA软件、工业通信设备等的登录账户及密码,避免使用默认口令或弱口令,定期更新口令。
(四)加强对身份认证证书信息保护力度,禁止在不同系统和网络环境下共享。
六、远程访问安全
(一)原则上严格禁止工业控制系统面向互联网开通HTTP、FTP、Telnet等高风险通用网络服务。
(二)确需远程访问的,采用数据单向访问控制等策略进行安全加固,对访问时限进行控制,并采用加标锁定策略。
(三)确需远程维护的,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远程接入方式进行。
(四)保留工业控制系统的相关访问日志,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安全审计。
七、安全监测和应急预案演练
(一)在工业控制网络部署网络安全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报告并处理网络攻击或异常行为。
(二)在重要工业控制设备前端部署具备工业协议深度包检测功能的防护设备,限制违法操作。
(三)制定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当遭受安全威胁导致工业控制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应立即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逐级报送直至属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同时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取证。
(四)定期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演练,必要时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修订。
八、资产安全
(一)建设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清单,明确资产责任人,以及资产使用及处置规则。
(二)对关键主机设备、网络设备、控制组件等进行冗余配置。
九、数据安全
(一)对静态存储和动态传输过程中的重要工业数据进行保护,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二)定期备份关键业务数据。
(三)对测试数据进行保护。
十、供应链管理
(一)在选择工业控制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或评估等服务商时,优先考虑具备工控安全防护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以合同等方式明确服务商应承担的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
(二)以保密协议的方式要求服务商做好保密工作,防范敏感信息外泄。
十一、落实责任
通过建立工控安全管理机制、成立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等方式,明确工控安全管理责任人,落实工控安全责任制,部署工控安全防护措施。
相关资讯

关注我们